“农家书屋‘出圈’记”系列报道③
为书屋“梳妆” 为乡野“铸魂”
——记韶山农家书屋的美丽蝶变
湘潭日报·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吴新春 李容容 通讯员 庞新梅
深秋的韶山,层林尽染。在韶山乡韶阳村的乡村振兴展销区旁,一座白墙黛瓦的书屋格外醒目——村民在这里翻阅农业技术手册,游客顺手带走一本《毛泽东家风》,孩子们围坐听“五老”讲红色故事。村民们说,这都是以往很难见到的可喜变化。
类似的变化,不只在一个地方上演。

黄田村将农家书屋设在办事大厅一角,村民办完事,还可以翻翻书。(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)
书屋“下楼”,文化“上楼”
今年9月,韶山乡黄田村村部“办了件大事”——村部办事大厅被“一分为二”,一半仍是为村民办事的场所,一半成了“读书房”。
尽管只有不足20平方米的面积,几排靠墙的书架上的书却排列得整整齐齐。“红色教育”“农业科技”“文学艺术”等5大类书籍都摆在最显眼的地方。一旁,有放了学趴在桌上翻看儿童读物的学生,也有刚在大厅办完事顺便过来瞅瞅新书的中年人,温馨的阅读场景让人心生羡慕。
据介绍,10多年前,为引导村民阅读,村部二楼就建起了一个100余平方米的农家书屋,但来看书的人并不多。村里知道这个书屋的村民不到两成,肯上楼去看书的就更少了。这一次,村里精挑细选了400多册书搬迁至一楼,效果竟出人意料的好。许多来村部办完事的村民总是情不自禁地被这间小小“读书房”吸引,在书架上选一本书,饶有兴趣地看起来,有的甚至直接上二楼农家书屋去细细品鉴。“我们把书屋搬下楼,就是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。”村总支书记赵贱林欣慰地说,从近两个月的实践来看,目的基本达到了。
像黄田村一样,将农家书屋从原有的“村部二楼”搬到一楼办事大厅或其他便民服务场所的,仅韶山就有15个村。他们撤并原有的独立空间,将精选出的优质图书以图书角、阅览架等形式,“移民”到村便民服务大厅等人员密集、交通便利的公共区域,让书籍从“束之高阁”变为“触手可及”。
清溪镇长湖村的“乡村相见”书屋,则是将书屋搬到老村部,在建设书屋的同时将老村部打造成一个集娱乐、健身、医疗、便民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生活中心。“人在哪,书屋就在哪!”该村党总支书记王双说,依托与湖南农业大学的合作,他们还将定期邀请专家到这里开设种植养殖技术培训,让书屋成为名副其实的“智富加油站”。

清溪镇新天名府打造的“星空书吧”,成了社区孩子们开启梦想的地方。(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)
书屋“活书”,悦读“悦心”
让人走得进来,也要留得住。那么,怎样才能让书屋的书“活”起来,给阅读者以美好的体验?
走进溪镇新天名府二期的“星空书吧”,仿佛步入一座微型城市书房。原木色的书架错落有致,暖黄的灯光洒在书页上,几位年轻父母正带着孩子挑选绘本。一旁的阅读区内,几位老人戴着老花镜,津津有味地读着养生保健类杂志。这个由房企建设的社区书屋,自开放以来,迅速成为周边居民“充电”、休闲的热门去处。今年7月,书屋与韶山市图书馆合作,增添了大批新书,书籍总量增加到1万册以上,还设置了自动借书设备,来借书的“陌生面孔”更多了。
“星空书吧”是韶山推动图书资源“精准滴灌”的一个生动缩影。过去,农家书屋“有什么书,村民看什么书”,如今,转变为“村民需要什么书,书屋就补充什么书”。通过线上问卷、线下座谈,书屋广泛收集村民阅读“心愿单”,韶山市图书馆建立起“订单式”图书采购配送机制。今年以来,该市累计新增图书超1万册,图书结构与村民需求的匹配度显著提升。
不仅要把书送到,更要把书“激活”,“书香韶山”图书漂流计划应运而生。各书屋设立的“图书漂流角”成为共享空间,村民可将自家闲置好书放入漂流,让知识在传递中增值。同时,定期组织的图书批量流转,让“沉睡”的书籍在不同书屋间“旅行”,不断邂逅新的读者,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。韶山市图书馆还定期对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,提升其分类整理、活动策划能力,同时,广泛招募“五老”人员、返乡大学生、热心村民当志愿者,参与日常值班、活动组织。在“星空书吧”,物业人员钟霜经过培训兼任管理员,社区内的退休教师、年轻妈妈组成了志愿服务队,共同维系着这片阅读天地的有序与温馨。
从“人找书”到“书找人”,从“被动借阅”到“主动服务”,在这里,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村民“看得见、走得进、愿意留”的阅读空间。

“我的韶山行”红色研学书屋,是前来研学学子们最喜欢的场所之一。(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)
书屋“赋能”,空间“共生”
在韶山核心景区的“我的韶山行”红色研学书屋内,一面墙上贴着几十张写满蝇头小字的小纸条。纸条上是参加“我的韶山行”红色研学的学生们对未来生活的畅想。书屋管理员尹诚告诉我们,这是孩子们在此阅读后的感慨。自今年暑假书屋搬到这里后,4000多册的精美书籍让孩子们流连忘返。几乎每天晚上八九点钟,这个占地136平方米的书屋就会爆满。
书屋内,红色专柜书籍琳琅满目,多媒体展厅循环播放历史影像,文创区的红色主题产品吸引孩子们驻足。这里早已超越传统书屋的范畴,成为集红色教育、文化体验、研学实践于一体的“精神高地”。据统计,该书屋年接待研学团队和游客约10万人次,红色书香浸润心田。

杨林乡的“和馨园”农家书屋,巧妙嵌入当地特色民宿,吸引了游客和附近居民的目光。(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)
功能的“裂变”同样在乡村深处生动上演。杨林乡石屏村的“和馨园”农家书屋,巧妙嵌入当地特色民宿。游客白天游览山水,夜晚便可在此静心阅读,或参与花鼓戏展演、非遗剪纸体验。书屋与民宿的“联姻”,丰富了旅游业态,提升了文化品位,实现了“诗与远方”的完美交融。书屋对面的“农产品电商直播间”能够帮助村民将大米、水果等特产销往全国各地。
在清溪镇花园村,“碧玉小家青阅读”农家书屋则瞄准青少年群体。返乡青年工程师庞佳主理此地,利用自身专业知识,开设机器人编程、科学实验等趣味课程,引导孩子们爱上科技、探索未来。这个小书屋,正悄然孕育着乡村的科技梦想。
从单一的阅读空间,蝶变为集阅读、教育、培训、议事、展陈、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“文化综合体”,韶山的农家书屋正以开放的姿态,与乡村生产生活深度“共生”,持续释放着赋能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。
责编:王莉君
来源:新湘潭客户端
-
!/ignore-error/1&pid=53537145 )
赵新文主持召开沈晓明书记暗访经开区交办问题整改工作调度会
-
!/ignore-error/1&pid=53398700 )
赵新文走访结对帮扶对象并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
-
!/ignore-error/1&pid=53398560 )
【改革创新年 全力拼经济】赵新文会见湖南新华水利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军然一行
-
!/ignore-error/1 )
第二十六个中国记者节 赵新文与一线新闻工作者座谈交流
-
!/ignore-error/1 )
“福泽潇湘·福彩文化进社区”宣传活动走进湘乡
-
!/ignore-error/1&pid=53514945 )
正是橙黄橘绿时!鹅婆山橘子丰收节暨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启幕
-
!/ignore-error/1&pid=53415810 )
湘乡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
-
!/ignore-error/1&pid=53402005 )
湘乡推进“扫码入企”工作 为企减负优环境








